����   |   English
�s�����ơG
從新銳橋接產業:鐙烜獎邁入十周年的展望 ——專訪評審長秦自強
�o������G2024/6/17
�s���H�ơG

採訪撰稿/劉佳旻

秦自強,2015 年2 月從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退休,成立吉

時六感設計工作室giMala DESIGN CONSULTANCY,擔任產品設計

開發與創新設計顧問,兼任長庚大學、台北科技大學、明志科技大學

工業設計系所教授。扮演專業講師、公益講座、設計教學、專案計畫

與企業產品開發設計等新任務,期許「去框架、尋哲理、求改變、開

拓無限生命」。

2023年鐙烜獎頒獎典禮-邀請產發署長官、各得獎系所主任參與並頒獎

作為台灣唯一以照明產品設計為主軸的競賽,過去由工研院舉辦、2020年由照明公會接手主辦的鐙烜獎在2023年已經邁入第九年;評審團召集了包含產官學研四界,每年接受尚在校的年輕創作者投件。2023年收到共38校、202件作品投件。

2023年首獎作品〈FLUFFY布料的塑型實驗〉(創作者:陳亮君/實踐大學)

從今年的作品來看,秦自強認為,燈具設計本身在工業設計中就是門檻較高的項目,「不只是美學上的要求,在機能上也有許多技術層面需要兼顧,同時這兩者間的平衡拿捏也相對挑戰性」以投件者多半為在學學生來看,今年在材料使用、照明的型態、質感,都展現出年輕一代的創新想法,不過對於「光」的特質與理解,都還有機會更進一步深化。

「比如獲得金獎之一的作品〈Prix-彈性結構模組列印燈具〉,透過單元模組系統化能夠組裝成不同的樣態,不過再進一步思考吊掛機能、或是燈光在這個單元中能呈現的效果,都還可以更深入地去思考與優化。」秦自強說,多半的作品在創意發想的嘗試上都相當有意思,「但這只是第一階段,但僅止於樣式上的實驗。」

他認為,第二階段應該要推進的,是必須展現出光的真正品質與價值,包括朝舒適度、方便性去延伸,達到燈具真正在生活中的效果。也因此,「對我來說,若有機會,鐙烜獎要再往下走,也就是發展成能夠媒合這些得獎人與企業、讓這些作品有機會繼續發展、強化,進入到第二階段的訓練。」

2023年金獎作品〈Prix-彈性結構模組列印燈具〉(創作者:蔡頌愛/實踐大學)

「設計一盞燈,不只是一盞燈的設計而已」

在燈具設計上,身兼教學者與設計者的秦自強認為,對光的理解除了物理性的品質、波長色溫的細膩變化也會對人的感受產生影響;包含思考使用的空間、光源與人的距離等,都會影響燈具產生的光帶來的空間感,以及與人的互動。「所以設計一盞燈,並不只是一盞燈而已。」秦自強笑說,它必須兼顧空間的特質、使用者的需求,還有最終希望達到的機能等多重操作介面,是一個整合性的設計思考。這一類的整合性思考,在學學生僅透過學校課堂或部分實習的經驗仍有不足,需要進入實戰的場合,才有機會對設計進行驗證,展現真正的成果。

近年學生參與設計獎、累積履歷的風氣相當興盛,海內外各類型獎項的獲獎履歷也往往成為學生進入職場的敲門磚。「這並沒有不好,不過會出現一些獎金獵人,以獲獎與獎金為主要目標,考慮到更多的是獎項榮耀的表現而非真正的回饋,這很可惜。如何能夠讓設計更為紮實、讓設計力更為長久地走下去,對新興設計師來說是相當具挑戰的事。」秦自強也認為,燈具設計由於需要兼顧的介面複雜,往往是設計科系學生眼中的弱勢選項,也因此產業中存在嚴重的人材橋接斷層。而獎項作為鼓勵,除了獎勵創意、刺激學生們的創意外,應該還能產生更進一步的鏈結。

2023年金獎作品〈璃0Zero〉(創作者:戴昕楷、林琬婷/國立雲林科技大學)

透過現場實驗與檢證,了解光的真正價值

在教學現場,秦自強在帶領學生合作的時候也觀察到,設計發展過程中,學生往往會展現出個別的強項、興趣或特質。而2023年得獎作品中,多半都做到了各自專長的局部,「燈具設計是一種可以跨域結合的領域,如果把得獎的創作者們各別的專長集合起來,變成一種集合體,去共同進行設計,也是一種可以往下走、發揮獎項真正價值的方向。」

儘管涉及複雜面向,但秦自強也認為,燈具設計其實是工業設計裡面最容易入手操作的項目。「我開產品設計的課,常常第一個題目就讓學生做燈,因為它的操作很基本、材料也容易取得。」他笑說,「期末驗證的時候,只要把教室的燈一關,設計的好壞馬上就一目瞭然。」

「教燈具設計的時候,我通常會帶學生去暗房,點個蠟燭或點一盞燈,上面放一塊布,讓學生們去感覺『光』是什麼。」從黑暗開始理解光的存在,也就同時能夠理解光與影的關係。

「設計不能夠憑空想像,而是要透過實驗了解。」秦自強說,在工業設計的產品中,燈具也確實是最容易發揮、最容易檢證、最容易表現的項目,同時它也是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工業產品。也因此,燈具設計也是一種很容易就能不斷地進行真正的實驗、透過驗證回饋來修正設計的操作。「但學生確實比較容易有知識上的限制」,他認為,就這一點,若能進行銜接實作端的企業,能對學生在設計能力上的視野與經驗拓展都很有幫助。

2023年鐙烜獎頒獎典禮-秦自強評審長總結年度作品賞析

鐙烜獎作為一個鏈結的平台

2023年也恰好是世紀大疫結束後、全球交通/交流開始回到常軌的一年。問起評審長秦自強疫情是否影響了學生們對照明設計的思考?他認為,確實在照明設計的專業領域中,經過疫情後,包含對健康機能、居家多元情境設定或智能照明等,都更為流行。「不過老實說,這也是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發的方向。」而就鐙烜獎的作品來看,受到的影響並不大。

「反而是學生設計上呈現出的內向化這一點,可能是現代年輕人都有的特質。」秦自強說,照明在生活中所擔負的角色與機能不斷地在擴大,但多數的鐙烜獎作品都以室內照明為主。「可能就增加一些像是冷光、或模擬晝夜的光照,這也讓人感受到設計者在生活經驗上比較有限,不容易跳脫。」

因此,秦自強也認為,若有機會,希望鐙烜獎除了在校學生外,也能開設包含新手設計師的獎項,讓學生們在畢業後進職場,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與工作經驗的磨練,有機會能夠繼續驗證自己發想的創意作品。

2024年的鐙烜獎也已經展開徵件,秦自強再度強調,邁入第十年,如何讓鐙烜獎的角色能再進一步演化,成為一個發揮創意之外也能夠為照明設計領域注入新血的平台,是值得主辦單位的照明公會積極討論的方向和佈局。